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yyds干货盘点# OSI参考模型中各层的功能及其对应的协议

OSI有7层,从低到高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

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特性;提供有关在传输介质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及物理链路故障检测指示。用户要传递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体, 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但具体的物理媒体并不在OSI的7层之内,有人把物理媒体当作第0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例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位。​

(2)数据链路层

把不可靠的信道变为可靠的信道。为此,将位组成帧,在链路上提供点到点的帧传输,并进行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3)网络层

在源结点到目的结点之间进行路由选择、拥塞控制、顺序控制、传送包,保证报文的正确性。网络层控制着通信子网的运行,因而它又称为通信子网层。对应的协议包括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和RARP协议等。

(4)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间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输,保证报文顺序的正确性、数据的完整性。对应的协议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等。

(5)会话层

建立通信进程的逻辑名字与物理名字之间的联系,提供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的方法,处理同步与恢复问题。

(6)表示层

实现数据转换(包括格式转换、压缩和加密等),提供标准的应用接口、公用的通信服务、公共数据表示方法。

(7)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即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需要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电子邮件和网络管理程序等。对应的协议包括HTTP协议、FTP协议、Telnet协议、SMTP协议、POP3协议、SNMP协议、DNS协议和NFS协议等。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