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同事的孩子今年也上初三,即将中考。最近的很是焦虑。我就纳闷:她那闺女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稳稳的重点高中,有啥好焦虑的!四十多岁的她在那声音低哑地倾诉,孩子晚上的作业真是压得人喘不动气,各科老师之间相互竞争,争夺孩子有限的精力,大搞题海战术。孩子被撕裂的都快“五马分尸”了。孩子又要强,哪一科也不抛舍,更不会糊弄,每晚熬夜到十一二点,当妈的看着都心疼。
回想起她生孩子那会,阵痛了一天一夜,医生都快把肚子揉烂了,开了五个指缝就再也不开了,最后又转的剖宫产。刚生完孩子那阵,身上刀口的疼痛,加上无人体谅的艰辛,很长一段时间,她都终日抑郁不得。那时候就盼着孩子健康快乐长大就好。但上了学,尤其上了中学后,每天高强度的学习,严重的睡眠不足,脸色也蜡黄,孩子实在太苦了。
不单是同事的孩子,我们班的甚至整个年级的孩子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学习优秀的天天身体脑力透支;学习落后的对于学习毫无兴趣昏昏沉沉熬日子;有多少心理问题的自残的抑郁的离家出走的……都说我们这一级毕业生难带,问题层出不穷,可背后的原因呢?除了家庭原因,诸如父母离异,养而不育,教而不当等,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学校教育,过于重考试重分数,忽视德育体育美育能锻炼体能和陶冶情操的教育,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孩子的压力大,教师的升学压力也很大,教师的压力都会投射到孩子身上,最终压倒摧垮的还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多么可怜多么可悲。
不知道在大城市的教育是什么面目?在我们这个三线的小城市,最享誉全国的就是教育,尤其是高考录取率。可总感觉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为了应试而应试,为了分数而透支孩子,这不是我们的教育。至少我上中学那会,还每周都有两次阅读课,而现在呢,孩子不需要去读什么经典名著,太浪费时间了,更不能立竿见影出成绩,为了备考都是背经典概略。可我觉得中学那会培养的对读书的兴趣和爱好对我一生都受益。或许,我要是多背点概要多做点题能上个更好的大学?亦或许,我听着读书就头大,不会像现在这样津津有味地读本书?未可知。
正巧,今天在《中国教师报》看到刊载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第十四章“如何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