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机器人方向小讲师如何从转型走到自救


本篇的基调是积极和乐观的。

转型速度太慢,变成了自救^_^

转型

2023:机器人专业讲师与科技的转型思考

2024:艰难求生的转型之路

转型过程由于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太快,被迫自救。


AI教父Hinton:AI会让普通人失去工作,需要更关注AI安全!


自救

旧模式已经不是贬值,而是分崩离析。

多学科交融是现在和未来的趋势,全方位多层次跨专业复合式人才是

和一些从事教育和科技相关的朋友交流,这里给出一个大部分普通人都会陷入的误区思维。

销售90%产品收入90%,招收90%学生收入90%。

70%相应下降。

其实,通俗一些,90%盈利,80%盈亏平衡,70%亏损,更低就严重亏损。

不会等到产品销量下降到70%或者生源数量下降到70%这时,才开始裁员倒闭的。

也就是说缓冲期还有不到10年,如果叠加毕业就失业,那么……

这个类似考试有个分数线,过了就是上线,不过差一分也不行,没有99%上线这种说法。

一旦盈亏平衡就广进计划,裁员广进。一旦亏损那必然大量裁撤。

寻找盈利行业未来才能保住饭碗。

案例 

机器人方向小讲师如何从转型走到自救_开发者

机器人方向小讲师如何从转型走到自救_Cloud_02

美国高校面临困境:专业削减与学生焦虑

克里斯蒂娜·韦斯特曼曾梦想在圣克劳德州立大学(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学习成为一名音乐治疗师,为帕金森病和中风患者提供服务。然而,今年5月,这所位于明尼苏达州的学院宣布计划裁撤其音乐系,同时削减42个学位课程和50个辅修专业,这彻底打乱了她的学业规划。

高校裁撤背景

近年来,美国各大高校为应对预算挑战纷纷进行专业裁撤。这些挑战包括联邦新冠疫情救助资金耗尽、运营成本上升以及直接升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人数减少。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的裁员计划正是这一波专业裁撤潮的缩影。

学生困境

专业裁撤不仅意味着节省开支或职位流失,更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困扰。许多学生因特定专业而选择学校,并为此承担了学费或申请了助学贷款。韦斯特曼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她所选择的音乐治疗专业是一个新设专业,尚未正式启动。在得知专业被裁后,她不得不匆忙寻找新学校,并在已经签订租赁合同的情况下转租公寓,最终转学到了明尼阿波利斯的奥格斯堡大学(Augsburg University)。

高校现状

在疫情期间,许多高校推迟了裁撤计划,希望借助联邦救助资金维持预算,并期待学生人数能够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然而,尽管部分社区学院的招生人数有所反弹,但四年制大学的招生趋势仍然令人担忧。美国人对学士学位的价值和成本越来越持怀疑态度,认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正走向“错误的方向”。

经济压力与观念转变

大学学费的飙升和高达1.7万亿美元的学生债务负担,使得许多人对大学教育望而却步。1980年至2023年间,大学学费、杂费、住宿费和伙食费的平均价格暴涨了155%。与此同时,就业机会和收入对于没有大学学位的年轻人来说也在改善,一些公司甚至取消了部分职位的学士学位要求。

人口结构变化与招生挑战

除了经济压力外,美国年轻成年人的数量也在减少,这进一步加剧了高校的招生困境。此外,联邦政府对财务资助申请的混乱改革也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导致一些学生可能选择不进入大学。

高校应对措施

面对困境,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动用预算储备金,但仍无法弥补因学生人数减少而造成的资金缺口。除了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外,还有多所高校宣布裁撤或逐步取消专业,甚至有的学校因此关闭。

教授与学生影响

专业裁撤不仅影响学生,也对教授和工作人员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音乐等人文专业的教授在疫情期间已经遭受了打击,现在又要面临专业被裁的困境。对于学生来说,随着专业的裁撤和教授的离职,他们面临着学习资源减少和就业前景不明朗的问题。

未来展望

专家表示,这只是开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高校对专业进行审查和调整。即使目前没有立即进行裁撤的学校也在考虑如何优化其专业设置以应对学生人数的减少。对于像韦斯特曼这样的学生来说,她们需要在新环境中重新找到方向,并努力适应这一变化带来的挑战。

机器人方向小讲师如何从转型走到自救_开发者_03

新一轮高校裁减潮已至

随着成本上升和招生受限,高校继续裁撤专业和解雇员工以应对困境。

发布时间:2024年9月30日
作者:Ben Unglesbee(资深记者)

在秋季学期,高等教育领域的紧缩政策仍在持续。全国范围内的公立和私立高校纷纷裁撤项目和员工,以应对激烈的生源竞争、成本飙升以及收入受限等多重挑战。

这些裁减措施往往是在采取填补预算缺口的其他较不激烈手段之后进行的,如职位空缺不补和非人员预算削减。

在许多情况下,高校管理者会考虑裁撤那些他们认为招生不足且亏损的专业,而将资源集中在学生兴趣更高的领域。

具体案例分析

  • 哥伦比亚学院芝加哥分校:该校列出了12个每年每个学生平均亏损1万至2万美元的项目,以及另外38个亏损额在5001至1万美元之间的项目,这些项目的成本远超过学费收入。
  • 威腾堡大学(Ohio州):在裁减计划的讨论中,该校遭遇了抗议和“不信任投票”。员工和学生对学校的裁减计划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损害了学校的学术质量和学生的教育体验。
  • 西伊利诺伊大学:该校面临近期宣布的最大规模裁减,近90名教职工将被解雇。该校员工工会官员批评这一裁员计划是“管理层为显得正在采取大胆行动而做出的绝望尝试”。

裁减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这些裁减措施反映了高等教育行业的普遍财务困境,同时也体现了各高校的独特性。虽然许多高校都在进行裁减,但每个学校的情况都各不相同。

  • 财务压力:随着运营成本的持续上升和收入增长的放缓,高校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许多高校不得不采取裁减措施来缩减开支。
  • 生源竞争: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加剧,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源压力。为了吸引和留住学生,一些高校不得不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然而,这也可能导致一些传统或冷门专业的招生困难,进而引发裁减。
  • 教育质量与学生体验:裁减措施可能会对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体验产生负面影响。例如,裁撤专业可能会限制学生的选择范围,降低学术多样性;而裁员则可能导致师生比例失衡,影响教学质量和辅导支持。

总结

新一轮高校裁减潮的到来,揭示了高等教育行业在面临多重挑战时的脆弱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校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地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同时寻求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