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搜索从点子到产品的知识时,却搜索到了关于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的一篇文章,之所以吸引我点击查看,不是因为这篇文章夸赞程维取得的成就,恰恰相反,这篇文章是在讲述程维追梦的辛酸往事。看名人背后的故事,是我的一个学习习惯,不是出于八卦,而是为了把别人的精神变成自己的行动。
虽然我的观点多数都是小众,不符合主流的大众认知,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清醒的。比如:很多聊天群中总会有一些人把别人分享的一些精神上的故事当成“鸡汤”来嘲讽,张口闭口的要干货,其实,你真问他什么是干货,他却说不出来。还有人用一句正确的废话来解释干货:“拿来就用的才叫干货。”其实,真正的干货是把别人的精神变成自己的行动,而不是拿来就用。就好比,很多人吃瓜子明知道是为了吃瓜子仁,但大家都情愿要一把瓜子去嗑,也不愿意要一把瓜子仁。
最近,我一直在找郭德纲成名前的历程,如果看完了,也会在日记中分享出来。接下来,就给大家总结下程维过五关、斩六将的奋斗历程。
首先,我发现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一个“怨己利他”的人。就是一个人把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和抱怨变成有利于他人的想法、解决方案和改变现状的行动。本来,程维在阿里巴巴的事业蒸蒸日上,却因为出差打不到车,经常延误航班,而产生了要解决交通出行服务的问题。这个想法和抱怨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虽然他的能力出众,又在阿里工作,但程维身边的人都说这个想法太不靠谱。创业就是这样,就是马云再说要创业,仍然会有人觉得不靠谱。有了这个想法,就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当然就是辞职创业了,成立了公司,产品命名为“滴滴打车”,还设立了一个目标:“用两个月的时间上线滴滴软件。”结果,因为不懂技术,不但钱白花了,软件做出来也不能用。让他意识到,没有技术,就别干互联网平台。
第三关,没技术找技术合伙人,先是找之前的技术同事,被拒绝,没人愿意放弃之前的工作,跟他冒险。接着找腾迅、百度的技术人员谈,也泡了汤。就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的时候,机遇来了,无意中加入的一个聊天群让他间接的结识了一位技术人员,用程维的话说,这是“猴子请来的救兵”。过了技术这一关,就进入了第四关。
第四关,有了技术,也开发上线了“滴滴平台”,在给交通委员会领导演示的时候,竟然卡壳了,这个丑出的有点大。这还没完,跑了一圈,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同意装“滴滴软件”,又陷入了僵局。不过,机遇又来了,一家只有70辆出租车的小公司愿意合作,这让团队的所有人又看到了一丝曙光。可是司机们装上软件,一天消耗10几M的流量,却接不到一单,司机们又不愿意打开滴滴软件了。无奈,只能专门请人,每天什么都不做,只负责打车来提高活跃量。
第五关,好不容易都搞定了,结果来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摇摇专车”,人家一上来就是350万美元的A轮融资,在广播电台做一个广告就花了30万,要知道,滴滴的全部资产只有80万,根本没办法和对方竞争。
后面的结果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了。看完后,我也很是感慨,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在讨论两个字:“坚持”,其实,在后面漏掉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字“迭代”。
最后,分享今天日记的感悟:“对于创业者来说,坚持不一定会看到希望,只有像打‘小怪兽’一样坚持迭代才能看到希望。”。
好了,今天的日记就写到这里,《惢客创业日记》咱们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