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情提要💛
本章节是数据结构
的堆
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空间,对代码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以下的内容一定会让你对数据结构
有一个颠覆性的认识哦!!!
❗以下内容以C语言
的方式实现,对于数据结构
来说最重要的是思想
哦❗
以下内容干货满满,跟上步伐吧~
💡本章重点
-
堆的概念
-
堆的结构&实现
-
向上调整&向下调整重要算法思想
🍞一.堆的概念
🥐Ⅰ.什么是堆
-
堆总是一颗
完全二叉树
【满二叉树
为特殊的完全二叉树】 -
堆又称为二叉树的顺序结构
-
因为普通的二叉树不适合用数组来存储,可能会造成大量的空间浪费
-
而完全二叉树用顺序结构存储是完全嵌合的,不会存在空间浪费
-
❗综上:
-
堆的逻辑结构为
完全二叉树
-
堆的物理结构为
数组
🥯Ⅱ.总结
✨综上:就是堆的概念啦~
➡️简单来说:堆为二叉树的顺序结构
【后续我们还会学习二叉树的链式结构
哦~】
🍞二.堆
🥐Ⅰ.性质
💡在堆中: 某个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
大根堆
:即当每个父亲结点的值总是≥
孩子结点的值
小根堆
:即当每个父亲结点的值总是≤
孩子结点的值
❗特别注意:
-
小根堆
的堆顶数据【即最上面的结点的值】:一定是整个完全二叉树中值最小的结点 -
大根堆
的堆顶数据【即最上面的结点的值】:一定是整个完全二叉树中值最大的结点 -
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则表明不属于
大根堆
或小根堆
中的任意一个,也就是说此完全二叉树
不是堆
【虽然根结点的值一定是全部结点的值中最大
或最小
的,但大根堆
、小根堆
并不代表说数组元素是按照降序
、升序
排放的,这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重要规律:
通过数组的特性随机访问
,如何用下标
去找到父亲结点or孩子结点
-
假设某一个父亲结点下标为
parent
-
所以此父亲结点的
左孩子
结点为:leftchild = parent*2 + 1
-
所以此父亲结点的
右孩子
结点为:leftchild = parent*2 + 2
-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
+1
、+2
的下标调整找到左孩子
、右孩子
-
那此时我们就可以反推出:
parent = (child - 1)/ 2
-
这是因为计算的是
整型计算
,即使是右孩子
去用此算式虽然计算出来的下标是带有小数的,但下标的类型为整型
,就会自动抹去小数,那此时的整数也就为右孩子
的父亲结点的下标了 -
所以:我们就可以用一条算式去求得左、右孩子的父亲结点的下标了,无需用两条算式
✨综上:
- 我们便用
顺序结构
去实现堆
❗所以下面我们开始实现堆的接口
🍞三.堆接口实现
💡如下的实现围绕此原码进行: 以下以建大根堆
为例
typedef int HPDataYtpe;
typedef struct Heap
{
HPDataYtpe *a;
int size; //记录目前数组内有几个数据
int capacity;
}HP;
🥐Ⅰ.初始化堆(建堆)
👉简单来说:
- 拿一个数组的全部元素进行建堆,即对此数组的逻辑结构变为
大堆
➡️实现:
-
1️⃣先将原先数组的内容全部拷贝至新创建的堆中
-
2️⃣将此堆里的元素排序进行调整,建为
大堆
🔥重点: 如何调整为大堆
- 也就是建堆
✊综上:向下调整算法的代码实现【时间复杂度: O ( l o g N ) O(logN) O(logN)】
void ADjustDown(int * a, int n,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当 孩子的下标 超出 数组的范围,则说明不存在
{
//1.选出左右孩子中,较小的一个
//child -- 左孩子下标;child+1 -- 右孩子下标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1] > a[child])
{
//想象的时候:默认左孩子是比右孩子小
//如果大的话,child就走到右孩子下标处
child++;
}
//2.交换
if (a[child] > a[parent])
{
Swap(&a[child], &a[parent]);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
//满足的情况
break;
}
}
}
❓当左右子树都不是大堆
时候,怎么办
-
上述仅用于左右子树都满足
大堆
或小堆
的情况,我们现在对于一个结点数值都是随机摆放的完全二叉树,是不能直接运用向下调整算法
进行建堆的 -
那此时我们便可以创造条件:从后往前建堆
✊综上:建堆的代码实现【时间复杂度: O ( N ) O(N) O(N)】
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php->a, php->size, i);
}
❗特别注意:
-
a
表示需要建堆的数组的首元素地址 -
n
为数组的a
的元素个数
1️⃣建堆的函数声明:
void HeapInit(HP* php,HPDataYtpe* a,int n);
2️⃣建堆函数的实现:
void HeapInit(HP* php, HPDataYtpe* a, int n)
{
assert(php);
php->a = (HPDataYtpe*)malloc(sizeof(HPDataYtpe)*n);
if (php->a == NULL)
{
printf("malloc fail\n");
exit(-1);
}
//1.拷贝
memcpy(php->a, a, sizeof(HPDataYtpe)*n);
php->size = n;
php->capacity = n;
//2.建堆
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php->a, php->size, i);
}
}
🥐Ⅱ.入堆操作
👉简单来说: 对堆插入一个数据
➡️实现: 即对数组尾插一个数据
❗特别注意:
-
并不是插入堆就直接满足
大堆
,需要将刚插进来的数据经过比较放到能使整棵树满足大堆
的位置,此时就涉及另外一个算法:向上调整算法-
对插入的数据进行向上调整,仅会对插入数据所在的路径产生影响,并不像向下调整算法会影响到整棵树
-
因为我们插入进来的时候,完全二叉树已经满足
大堆
【即父亲结点的值≥
孩子结点的值】,所以向上调整算法将插入的结点
直接与父亲结点
的值进行比较即可(无需与自己的兄弟结点比较)-
若
大于
父亲结点的值,则不满足大堆
,需要将插入进来的结点与其父亲结点交换,并继续向上与新的父亲结点进行比较 -
直至插入的结点已经到达
根部
【即数组下标为0
处】 ,就结束调整,表示已到达合适的位置 -
若
小于
父亲结点的值,则表明此时也已满足大堆
,插入进来的结点已经到达合适的位置了
-
-
✊综上:向上调整代码实现
void Adjustup(int*a, int child)
{
int parent = (child - 1) / 2;
while (child = 0) //等于0的时候就中止
{
if (a[child] > a[parent])
{
Swap(&a[child], &a[parent]);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2;
}
else
{
break;
}
}
}
👉Eg: 假如现在对堆插入一个值为10
的结点
✊动图示例:
1️⃣入堆的函数声明:
void HeapPush(HP* php, HPDataYtpe* x);
2️⃣入堆函数的实现:
void HeapPush(HP* php, HPDataYtpe* x)
{
assert(php);
//满了
if (php->size == php->capacity)
{
//增容
HPDataYtpe* tmp = realloc(php->a, php->capacity * 2 * sizeof(HPDataYtpe));
if (tmp == NULL)
{
printf("realloc fail\n");
exit(-1);
}
php->a = tmp;
php->capacity *= 2;
}
php->a[php->size] = x;
php->size++;
//向上调整算法
Adjustup(php->a, php->size);
}
🥐Ⅲ.删除堆顶数据
👉简单来说: 对堆顶删除一个元素
➡️实现: 即删除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特别注意:
-
如果直接删除堆顶的数据的,那就需要后面的整体数据往前挪动【 O ( N ) O(N) O(N)】,并树的结构也发生改变,需要重新建堆【 O ( N ) O(N) O(N)】,才能再次满足堆为
大堆
-
那我们此时就可以先将
堆顶
和堆尾
的值交换,并删除末尾的元素(因为已经交换了,所以到达删除堆顶
元素的目的),最后再建堆一次即可【这样就比上面的方法少执行了 O ( N ) O(N) O(N)次】
✊动图示例:
1️⃣出栈的函数声明:
void HeapPop(HP* php);
2️⃣出栈函数的实现:
void HeapPop(HP* php)
{
assert(php);
assert(php->size > 0);
Swap(php->a[php->size - 1], php->a[0]);
// 交换到末尾后,删掉末尾数据【原堆顶】
php->size--;
AdjustDown(php->a, php->size, 0);
}
🥐Ⅳ.取堆顶数据
👉简单来说: 返回堆顶的数据
➡️实现: 即返回一个顺序表中第一个数据
❗特别注意:
- 需要判断顺序表此时是否为
NULL
(空表),如果是则不能返回了
1️⃣返回堆顶数据的函数声明:
HPDataYtpe HeapTop(HP* php);
2️⃣返回堆顶数据函数的实现:
HPDataYtpe HeapTop(HP* php)
{
assert(php);
assert(php->size > 0);
return php->a[0];
}
🥐Ⅴ.判断堆是否为NULL
👉简单来说: 就是判断size
是否为0
➡️实现: 因为size
表示的是堆内的数据个数
-
size为0,堆就为
空
-
否则,堆为
非空
1️⃣判断堆是否为NULL的函数声明:
bool HeapEmpty(HP* php);
2️⃣判断堆是否为NULL函数的实现:
bool HeapEmpty(HP* php)
{
assert(php);
return php->size == 0;
}
🥐Ⅵ.获取堆内数据的个数
👉简单来说: 返回堆内数据个数
➡️实现: 返回size
即可
1️⃣返回堆内数据个数的函数声明:
int HeapSize(HP* php);
2️⃣返回堆内数据个数函数的实现:
int HeapSize(HP* php)
{
assert(php);
return php->size;
}
🥐Ⅶ.堆的销毁
👉简单来说: 对堆进行空间释放
➡️实现: 与顺序表的销毁操作一样
1️⃣堆的销毁的函数声明:
void HeapDestroy(HP* php);
2️⃣堆的销毁函数的实现:
void HeapDestroy(HP* php)
{
assert(php);
free(php->a);
php->a = NULL;
php->capacity = php->size = 0;
}
🥯Ⅷ.总结
✨综上:就是堆的接口实现的内容啦~
➡️相信大家对堆
有不一样的看法了吧🧡
🫓总结
综上,我们基本了解了数据结构中的 “堆” 🍭 的知识啦~~
恭喜你的内功又双叒叕得到了提高!!!
感谢你们的阅读😆
后续还会继续更新💓,欢迎持续关注📌哟~
💫如果有错误❌,欢迎指正呀💫
✨如果觉得收获满满,可以点点赞👍支持一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