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惢客创业日记》2021.08.24-27(周二)一错即否、一善俱荣(二)


之前的日记关于这个话题没有记录完,今天,继续在日记中记录我对“一错即否”和“一善俱荣”这两个词的理解。

在上一篇中,我提到了“原罪”,并且还提出了惢客的使命不是解决犯罪,而是原罪。记得在《惢客》书中,我写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犯罪背后都有无数个原罪,而每一个原罪又左右着未来无数个犯罪。”

支撑中国社会的诚信体系有三个核心要素,就是情、理、法。有些时候,我们经常会出现“法可伸张,理却难辩”的窘境。“法”解决的是犯罪,而“情”和“理”,解决的是原罪,因此,情、理、法三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法国作家雨果在《九三年》曾说过:“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而这里所说的道德和良心的载体就是原罪。如果我们去通过大数据溯源来思考原罪中的“蝴蝶效应”或“踢猫效应”,其实每一个犯罪背后都有无数个原罪,而每一个小小的原罪又都可能给未来造成无数个犯罪。如果把我们的人生碎片化,那么,每一个碎片连贯起来都会有因果关系。

记得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跳楼事件,一个人站在楼顶,犹犹豫豫,正在纠结是跳还是不跳的时候,人群中一个小伙子吹起了口哨,还大声的对跳楼者喊着加油,用激将或者鼓励的方法刺激着跳楼者,终于,他的一番操作成为了压到跳楼者的最后一根稻草,跳楼者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人群中有一个女孩,非常的气愤,她抽泣着对着小伙子喊着:“你就是个杀人犯。”然而,这个小伙子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我们通过大数据去溯源,这样一个跳楼事件的背后,有可能会有无数个原罪?喊加油的小伙子,也许仅仅是无数个原罪之一。也许这个跳楼的人没有讨薪成功,也许这个跳楼的人生病没有凑够医药费,也许他在上学校的时候有过被霸陵的心理阴影等等无穷无尽。

再反观喊加油的小伙子,也许在他的背后也有无数个原罪。比如:那个小伙子为什么会喊加油呢?

也许是他在某婚恋平台遇到了婚骗,被骗了好几万最后又被分手,导致他产生一个报复转嫁的情绪;

也许他办了健身会员卡,充值了5000元钱,被商家跑路;

也许是他最好的朋友借他钱一直赖着不还,不借钱是好朋友,一借钱,不但要不回来,反而成为了仇敌;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过于关注“犯罪”却忽略了背后的“原罪”,同时,我们也过于关注媒体事件的“结果”,而忽略了对“普适”现象的解决,并且,绝大多数人愿意做“道德怨妇”,却很少有人去做“怨己利他”的惢客。而惢客的关注点就是如何去解决“犯罪”背后的“原罪”,如何通过“个体现象”去解决“普适”问题,从而,帮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建立“可量化、可证明”的诚信体系。

这就是通过原罪来治本,所谓治本,又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造成最终突破底限的现象和结果的原罪是什么?

第二个层面是难道是个案吗?有没有普适或行业潜规则现象,如果有,如何从本质上解决普适问题?

第三个层面是解决的关键是靠人治,还是靠规则治?是靠机构监管,还是靠生态自治。

因此,惢客在考虑,是否可以在惢客中为这些人多一个角色,叫“原罪师”,专门来为各行各业的原罪来建立量化诚信规则的平台。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原罪多如牛毛,连梳理都很难理清,更不要说去解决了。”而我想说的是,恰恰因为原罪多如牛毛,很难梳理,才更需要建立一个“全民协作+粉丝共治”的模式来实现自治。让惢客平台成为国家治理诚信、建设诚信体系的一个工具。

在给别人介绍惢客项目时,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很多人把惢客错误的理解成为一个诚信平台或者说是征信平台,认为它就是来定义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的平台;认为它就是一个定义一个人是否诚信的平台;甚至还会认为惢客是一个为诚信的人或诚信的商品来做信用背书的一个平台。这才是对于“一错即否、一善俱荣”这两个词理解偏差的主要原因所在。

为了再深一步的剖析和诠释,能让更多的人明白惢客的理念与思想,我决定再写一篇日记,来从人的角度分享惢客对于好人、好事和好人好报的理解。

最后,分享今天日记的感悟:“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而道德和良心的载体就是原罪。”

好了,今天的日记就写到这里,《惢客创业日记》咱们明天继续......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