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学习汇总: https://github.com/greyzhang/g_TC275
其实,之前开始过一点TC275的MCU的学习,因故中止了。现在重新捡起来,尝试了解一下这个我一直不熟悉且又天天打交道的MCU。虽然,在整个AURIX系列中这个MCU也算得上是小古董了,但是了解一下这个早期的产品设计或许会对我接下来了解其他的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看一部分TC275的文档。
这里面的几条重要的知识或者思考点:
1. P核一个周期执行2个MAC(乘法运算);
2. 2中core的内核主频都是200M;
3. 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设计Scratch-Pad RAM?有什么特殊的优势吗?
4. 一个问题:为什么RAM还分为指令以及数据两部分?会有什么差异?有什么有点?
5. 设计软件的时候cache应该如何使用,这个算是我一直没有研究透彻的一个问题。
6. 0.125K的DPB可以做什么用?这么小的缓冲区,主要的设计考虑点是什么?
7. 有几个专用的功能,比如SMU以及MTU、ECC等,可以有安全相关的支持。
8. 有很多专业术语需要进一步学习,包括最后一个单位,看上去似乎不是一个类似kbps这样的单位,这样似乎太快了。
1. 看到了一个有趣的通信方式,HSSL,可以高过内核主频的速度的一种传输通信方式。
2. 一个CAN的模块,4个节点,256个object。这样的资源如何在设计上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考虑。
3. 定时器其实是PC原理中很重要的设备,但是在我的工作中似乎很少用到,趁着这一次深入探索一下。
4. IIC以及以太网居然都不是标配。
5. 可编程的IO端口可以做什么用?看上去似乎又是一种很灵活的功能设计。
6. 调试口有两种方式,第一次注意到JTAG的线的数目是4或者5。
这一次看的一些信息主要是目录,没有太多整理的必要。暂且先梳理这么多,以一个简单的方式让这个学习的开头多一点轻松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