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洛谷 P1128 [HNOI2001] 求正整数


题目描述

对于任意输入的正整数n,请编程求出具有n个不同因子的最小正整数m。

例如:n=4,则m=6,因为6有4个不同整数因子1,2,3,6;而且是最小的有4个因子的整数。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格式:

n(1≤n≤50000)

输出格式:

m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样例#1:

INT.IN
4

输出样例#1:

INT.OUT
6

【分析】
一道神题,昨天模拟赛的t2,然而昨天太浪了,就没有做(谴责)。

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刚看了这道题一定会不知所措,接下来就分析一下。

题目中给了这个正整数的因数个数,并不好处理,如果是质因数就好处理多了。

介绍一下约数公式:n=Πpri[i]*a[i](n是这个数的因数个数,pri是质数,a是指数)。

我就不证明了,我也不会。

数据范围只有50000,计算可得约数个数最多16个,先打出一张素数表,以后的质数对答案没有贡献。

dfs(x,y,z)——x表示搜索到的正整数,y表示x的因数个数,z表示已经搜索到了第z个质数。

这样是会超时的,考虑剪枝。

枚举当前质数的指数i时,y%(i+1)==0,那么就是求y的因数,时间复杂度sqrt(y)。
当前质数的质数不可以为0,因为是从小到大搜索,还是比较有用的。

又发现x是会爆long long的(比赛时用double卡的精度)如果搜索时加高精度就太麻烦了,考虑用对数。
log(n)=Σa[i]*log(pri[i])(自己推吧,字母代表的意义和上面一样)。
搜索时保存指数,最后加一个高精度就好了。
听说还可以用dp,可我不会。

【代码】

//min
#include<cmath>
#include<cfloat>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M(a) memset(a,0,sizeof a)
#define fo(i,j,k) for(i=j;i<=k;i++)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int ans[50005],get[18],tmp[18];
int pri[18]={0,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double mn=DBL_MAX,lg[18];
inline void mul()
{
int i,j;
ans[0]=ans[1]=1;
fo(i,1,16)
while(get[i]--)
{
fo(j,1,ans[0]) ans[j]*=pri[i];
fo(j,1,ans[0]) ans[j+1]+=ans[j]/10,ans[j]%=10;
ans[0]++;
while(ans[ans[0]])
ans[ans[0]+1]+=ans[ans[0]]/10,ans[ans[0]]%=10,ans[0]++;
while(!ans[ans[0]]) ans[0]--;
}
}
inline void dfs(double x,int y,int z)
{
int i,j;
if(x>=mn) return;
if(y==1)
{
mn=x;
memset(get,0,sizeof get);
fo(i,1,z-1) get[i]=tmp[i];
return;
}
if(z>16) return;
for(i=0;(i+1)*(i+1)<=y;i++)
if(y%(i+1)==0)
{
if(i) tmp[z]=i,dfs(x+lg[z]*i,y/(i+1),z+1); //pri[z]^i
if((i+1)*(i+1)!=y)
{
tmp[z]=y/(i+1)-1;
dfs(x+lg[z]*(y/(i+1)-1),i+1,z+1);
}
}
}
int main()
{
int i,j;
scanf("%d",&n);
fo(i,1,16) lg[i]=log(pri[i]);
dfs(0,n,1);
mul();
for(i=ans[0];i>=1;i--) printf("%d",ans[i]);
printf("\n");
return 0;
}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