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来看,1991年ARM公司的成立,是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事件。ARM通过出售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微处理器(CPU)IP的授权,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微处理器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商业模式。ARM公司用RISC CPU技术,支持全球许多著名的半导体企业、芯片设计公司、软件和OEM厂商开发自己的芯片和整机产品,培育了一个庞大的ARM CPU和SoC芯片家族和生态体系。移动终端芯片极致追求轻、薄、短、小,一般把尽可能多的外围接口电路和CPU集成在一颗芯片中,形成所谓的单芯片系统(SoC)。例如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汽车导航仪、智能家电等,都用SoC芯片。移动终端芯片量大面广,功能复杂,要求尺寸尽可能小和薄,功耗尽可能小,这对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先进制造工艺、多核心CPU、低功耗设计、3D制造和堆叠封装等技术,在移动终端芯片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芯片产业近三十年的发展史证明ARM独创的这种商业模式是成功的,它支持大批中、小、微纯芯片设计公司发展壮大,支撑芯片设计技术快速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球ARM芯片出货量约为20亿片,2010年合作伙伴基于ARM技术授权的芯片出货量超过了60亿片,目前ARM全球授权用户超过1200家。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里程碑的苹果公司,公司的电脑处理器共经历了四次CPU架构迁移。第一次是1984年,从Macintosh128k开始,CPU从原来MOS Technology的6502处理器转换到了Motorola的68000处理器;第二次是在1994年,CPU改换为IBMPowerPC处理器;第三次是在2005年,乔布斯宣布采用IntelX86处理器。现在则是第四次,苹果公司抛弃了Intel X86处理器,采用自研的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
90年代,国内芯片在布局与突围之中艰难推进。908工程顺势推出,资料显示,908工程投资20亿元,这一资金不仅将用在无锡华晶电子上(用于建设产能大的晶圆厂),还将用在集成电路企业设计中心上。然而,这一计划光审批就花了足足两年时间,到了1997年,华晶才建成投产。反观国际环境,此时的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美国逐渐警觉,两国在芯片领域展开激烈竞争。908工程被寄予很大的期望,但投资近20亿的908,产出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无锡华晶和上海华虹源自日本的64MDRAM,技术上早已经落后韩国。生产出来之后,韩国大幅度降价,锡华晶和上海华虹节节败退。加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华晶亏损2.5亿元,最终只能选择转型,转型做晶圆代工业务。后来,国家领导人参观了韩国三星集成电路生产线,带回了“触目惊心”的四字感叹。909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这是中国半导体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项目,是908工程投资金额的五倍。原本层层的审批制度此刻也开了绿灯,中央的资金几乎是即刻到位。而且,909工程的又一突出特点是与市场的有机融合,通过市场引进技术,继而为我所用。在这样上下一心的境遇中,909工程圆满完成了当初立项时的任务。求新求变的中国人再一次吹响了变革的号角,中国芯片的格局又一次被打开。
因实现换道超车,开启了新品类,从诞生之日便引发旷日持久的复杂和精简指令集两派全球大论战。可RISC-V因其免费、精简、模块化特性,大大降低了企业开发成本,在灵活性、可扩展性等功能定位方面表现强劲,大幅度提高了数据存储、传输效率和安全。新物种也避免了X86、ARM、MIPS架构在用户心智根植的刻板印象而风头无二。
科技品牌的发展史,大多伴随着惠誉掺半的质疑和争论。从微软的黑屏和棱镜门事件,到AI是否能取代人类,从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非法采集、黑客病毒攻击等一系列争论来看。既有早期认识不足的原因,也有竞争对手故意散布烟幕弹迷惑试听的做派。通过技术的创新升级完善产品,扩大应用场景。既解除了争议,也成为了品牌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动力。当然,化“危“为”机“的策略手段也考验着品牌运营操盘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