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OSI网络模型
目录
一、OSI网络模型分类
七层模型,亦称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一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OSI是一个完整的、完善的宏观理论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
二、OSI七层网络模型每层的功能
L7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用户可以操作的一个界面终端)
L6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将我们输入的语言翻译为计算机语言二进制,然后压缩,再解压,再将计算机语言二进制翻译为我们的语言)
L5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会话。(从建立会话连接到断开会话连接的一次完整的过程)
L4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定义数据按照TCP/UDP协议、端口号来进行传输)
L3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通过IP地址在不同网络之间选择不同的路径)
L2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用于局域网内设备确定彼此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L1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实际的网络连接的介质)
后面将OSI七层网络模型简化成OSI五层网络模型,把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都归纳为应用层。
三、OSI网络模型每层所对应的设备
物理层 网卡
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
网络层 路由器
传输层 防火墙
应用层 计算机
四、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经过OSI七层模型中的每一层
在经过每一层的封装时会做些什么:PC1→PC2
上层数据 应用层
翻译、压缩 表示层
建立会话 会话层
定义传输规则(TCP):上层数据封装协议 传输层
封装IP头部 网络层
封装MAC头部 数据链路层
二进制数据、物理传输 物理层

封装IP头部(PC1-IP PC2-IP) 网络层
封装MAC头部(PC1-MAC PC2-MAC) 数据链路层
封装 L7→L1向下封装

解封装L1→L7向上解封装

五、OSI每层网络模型所对应的通信协议
应用层协议、http:以密文传输数据的协议
https:以明文传输数据的协议
传输层协议、TCP:传输安全可靠,但是传输速率慢
UDP:传输速率快,但是传输不稳定
网络层协议、IP:逻辑地址
端到端和点到点